3月9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以下簡稱“東海所”)“藍海201”號調查船停靠上海橫沙漁港碼頭,圓滿完成2024年度西北印度洋公海漁業資源綜合科學調查任務。該航次自2024年11月6日從上海橫沙漁港碼頭出航,歷時124天,總航程2萬多海里。我國科研人員經過四個多月的海上科學調查,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參加該航次任務團隊共計44人,包括27名船員和17名科研人員。據了解,該航次是“藍海201”號調查船第二次承擔西北印度洋公海漁業資源調查任務,...
2025-03-10我國有14.87億畝鹽堿地和6.9億畝鹽堿水域,廣泛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其中大多處于荒廢狀態,一直困擾著我國農業的發展和農民的增產增收。同時部分地區由于灌排不當,導致土壤次生鹽漬化而退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水產養殖技術研究室主任來琦芳研究員,長期奮戰在鹽堿地區的荒地上,三十余年來一直致力于鹽堿水養殖和漁業綜合利用的研究、示范和推廣。來琦芳研究員和她的團隊以鹽堿水養殖和漁農綜合利用為載體,...
2024-12-05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束涵“上海港羅涇港區集裝箱碼頭改造一期工程生態補償”項目增殖放流工作已全部完成。近日,25萬尾魚類、10余噸貝類、1.8噸蝦類經人工放流進入長江。這是“上海港羅涇港區集裝箱碼頭改造一期工程生態補償”項目,通過增殖放流的形式,加強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擴大珍稀瀕危物種種群規模。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張超工程師介紹,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主要承擔項目增殖放流及效果評估等生態補償任務的具體實施,...
2024-12-02海洋漁業產業為沿海數萬漁民和漁業相關從業者提供了就業崗位和收入來源,在保供給、保民生、維穩、維權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視察時指出,要大力發展深海養殖裝備和智慧漁業,推動海洋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升級。今年10月23日,農業農村部下發關于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漁業生產智能化。實施海洋漁船及船上設施裝備更新改造,推廣漁船海洋寬帶、北斗導航定位、防碰撞等船用數字化終端裝備,...
2024-12-02為進一步系統推進2024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合理利用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資源,做到宜糧則糧、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發展鹽堿地水產養殖,推進以漁降鹽治堿,實現漁業經濟生態雙豐收,9月9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主辦的鹽堿地水產養殖科技創新聯盟2023-2024年度年會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召開舉辦。會議旨在搭建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產學研推用相結合的科技創新平臺,聯盟成員單位堅持“糧食安全、生態保護、...
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