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從事漁場海洋學與漁業空間信息技術研究,依托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等,在遠洋漁場遙感漁情獲取、衛星遙感海洋漁業信息提取及應用、漁業信息服務技術等領域,(1)創新性提出基于位置的海洋漁業信息服務新模式;(2)首次提出利用無人機低空攝影遙感開展潮間帶生境調查的解決方案,解決了傳統衛星遙感方法在潮汐淹沒地區不能適用的問題;(3)開拓性利用夜間燈光遙感數據對光誘捕作業的漁船開展空間分布和數量估算的遙感監測;(4)創新性地建立多時空尺度漁場海洋環境特征樣本集進行漁場預報,建立多維海洋環境特征空間到海洋漁場特征空間的有效映射;(5)創造性的提出自然水體漁業養殖溫度災害智能預警方法,在保證預警準確性的前提下,有效增加養殖戶提前應對的時間。2015年11月起擔任院第三屆、第四屆漁業信息與發展戰略學科委員會委員。 2009年8月以來,主持項目24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1項,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上海市創新行動計劃項目子課題1項、國務院三峽辦項目1項,各層次開放課題3項,院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1與課題1項,所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2項,其他12項;參與了28項科研課題,共參加28項,其中,國家級4項,省部級7項,其他17項。2010起成為上海海洋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導師,2014年起成為浙江海洋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獨立指導研究生13名,擔任4名實驗室新進職工的所內導師。 任副研以下,公開發表論文64篇,其中以第一或者通訊作者發表論文36篇,其中SCI 6篇,EI論文 10篇,核心期刊43篇;授權發明專利10項(第一發明人授權發明6項),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6項, 軟件著作權10項(第一完成人8項);曾獲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三等獎、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各1項;2018年至2019年于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訪學一年;參編專著2部,分別是《農村科技口袋書 遠洋漁業資源與捕撈新技術 》、《漁業遙感應用理論與技術》,撰寫《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科技報告》1份,參與編寫《漁場海況圖的分析與判讀》培訓手冊;2007年獲得國家環境影響評價注冊工程師資格證書。作為書記,所在支部被評為2012、2014、2015、2016年東海水產研究所先進支部。本人被評為 2010年、2015年、2016年考核優秀,2016年所優秀黨員、上海市委農辦系統優秀黨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