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長期在漁業科研基層第一線,甘當綠葉,務實工作,33年一直致力于我國珍稀水生動物保護生物學和規模化繁育及增值放流、養殖技術研究。尤其在大鯢、中華鱘、胭脂魚、長江鱘、籃子魚和河蟹等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與養殖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和成套技術的突破。中華鱘研究獲得2007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大鯢研究獲得1996年農業部三等獎、2005年廣東省三等獎;籃子魚研究獲得2014年二等獎,"長江中華絨螯蟹資源恢復關鍵技術"成果榮獲2017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發表論文139篇,主編和副主編專著2部,參編專著共10部。多次接受CCTV1、7、10、17和各地媒體的專訪。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籃子魚海水池塘生態養殖模式研究”1項,農業農村部、上海市等省部級項目8項、其它項目6項,參加項目28項。主編《長江口珍稀瀕危水生動物及保護》,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40余篇(SCI論文22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0項,其中以第一發明人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項;2009獲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服務與推廣先進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協審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