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至7月1日,2022年聯合國海洋大會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舉行,主題為“擴大基于科學和創新的海洋行動,促進落實目標14:評估、伙伴關系和解決辦法”。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參加全會和互動對話議題,主辦和合作主辦多場邊會,與多個國際組織舉行雙邊會談。在這一重要的海洋國際平臺上,中國立場、中國理念、中國實踐與倡議得到充分闡述與廣泛傳播。從今天起,我們將分兩期介紹大會上的“中國聲音”。本期分享的是全會和互動對話議題環節的相關情況。
時隔5年,一場海洋可持續發展領域最重要的國際會議再度吸引世界的關注。
6月27日至7月1日,2022年聯合國海洋大會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舉行,主題為“擴大基于科學和創新的海洋行動,促進落實目標14:評估、伙伴關系和解決辦法”。會議為期5天,多國政要、國際組織代表、商界領袖、科學家、非政府組織以及青年志愿者與會,討論共同應對海洋所面臨挑戰的解決方案,各方一致通過《里斯本宣言》,同意加大基于科學和創新的海洋行動力度,以應對當前的海洋緊急情況。
中國政府特使、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張占海率團與會。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參加全會和互動對話議題,主辦和合作主辦多場邊會,與多個國際組織舉行雙邊會談。在這一重要的海洋國際平臺上,在全球目光聚焦下,中國立場、中國理念、中國實踐與倡議得到充分闡述與廣泛傳播,“中國聲音”響徹國際海洋舞臺。
全體會議
闡述中國立場、理念、實踐和倡議
在全會上,張占海在發言中高度評價本次大會聚焦以科學和創新為基礎尋求解決方案,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實施。他強調,圍繞推進目標14的實施,中國政府注重對人與海洋關系的系統認知,注重規劃引領和制度保障,注重探索基于生態系統的治理模式和實踐路徑,注重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產品、促進合作。中國政府愿與世界各國加強合作,攜手應對挑戰,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新貢獻。倡議國際社會進一步深化對海洋生態系統的科學認知,維護生態系統健康和生物多樣性;進一步強化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措施,提高緩解和適應能力;進一步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小島嶼國家的援助,增強其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加強全球合作與伙伴關系,強化執行舉措和協同行動。
為響應大會對自愿承諾的號召,中國政府提出多項承諾,包括:實施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節約集約利用空間資源,確保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未來五年實施31個海岸帶和海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工程,提升海洋生態系統韌性;逐步增加海洋衛星遙感公共產品供給,建設運行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提供多種海洋災害預警服務;推進海洋能、海水淡化等新興產業發展;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持續向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小島嶼國家提供援助;支持建立全球藍色伙伴關系合作網絡,支持實施“全球海洋碳負排放”等大科學計劃,為聯合國“海洋十年”計劃貢獻中國行動和成果,支持舉辦全球濱海論壇等。
互動對話
圍繞海洋重點議題深度交流與碰撞
在與全體會議同步舉辦的海洋污染、海洋酸化、海洋生態、海洋經濟、海洋漁業、海洋科學、海洋法等互動對話中,中國代表作為兩項議題的專家小組成員進行主旨發言,并在多項議題下評論發言。
在“海洋污染”對話環節,各方普遍關注生物多樣性降低、海洋污染、海洋垃圾與微塑料等問題,以及解決上述問題涉及的陸源入海污染物、資金支持、預防與防治、協調與協作、經驗分享、研究與監測、技術與基礎設施等。來自國際海事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哥斯達黎加、湯加、斐濟、阿聯酋等機構和國家的代表提出,應采取國際、區域和國家聯動的措施解決海洋污染,呼吁各國政府、私營部門和民間社會應廣泛建立伙伴關系,并強調不同國家需在解決海洋污染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在“減少和解決海洋酸化、脫氧與變暖”對話環節,各方普遍認為此議題涉及多學科交叉,相關問題將直接影響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14和13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落實,應加強能力建設,強化相互支持與協調。來自國際原子能機構、世界氣象組織、海洋氣候平臺及斐濟等組織和國家的代表提出,急需 開展旨在提高生態系統健康和恢復力的行動,增強相關問題對生態、經濟和社會影響的科學認知,提升處置能力;建立雙邊、區域和全球合作伙伴關系,探索多部門綜合解決方案,加強能力建設,改變基礎數據缺失的現狀。
在“推動和加強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小島嶼和最不發達國家海洋經濟發展”對話環節,各方普遍關注海洋塑料污染協定、漁業補貼以及海洋安全和科學研究的投資等問題。斐濟、湯加、阿魯巴和世界銀行、愛爾蘭、聯合國糧農組織、墨西哥、中國等國家和機構分別發言。小島嶼國家普遍表達了對海洋可持續發展相關行動落實進展緩慢的失望;另一些國家,如愛爾蘭等介紹了其推進可持續海洋經濟發展的情況。中國代表、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鄧康橋和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于傲,在評論發言中介紹了中國海洋經濟發展的總體情況,發布實施海洋經濟規劃、推進試點示范、培育新興產業、提升金融服務、開展運行監測等相關政策的實施情況,以及援助《佛得角圣文森特島海洋經濟特區規劃》編制等服務小島嶼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的有關實踐和成效。中方提出愿為小島嶼國家提供海洋經濟特區或產業園區規劃編制、發展綠色海水養殖產業、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等方面的技術援助。
在“保護管理、養護修復海洋和海岸帶生態系統”互動環節,張占海作為討論小組成員,介紹了我國實行最嚴格的制度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的政策和規劃以及生態保護修復的實踐和案例,并提出編制出臺生態系統監測評估和保護修復標準、發起全球或區域海洋和海岸帶生態系統監測計劃、探索建立海洋和海岸帶保護修復市場化投入機制、探索海洋生態系統固碳增匯新途徑等四點建議。美國代表介紹了州級政府領先聯邦政府實施海洋空間規劃的情況?!渡锒鄻有怨s》秘書處提出,對海洋前所未有的關注以及本次會議的召開,將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奠定基調。同時,其他各方普遍關注生態系統信息數據收集和共享、海洋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為實現目標14進行融資、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海洋和海岸帶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平衡資源保護和產業發展部門間關系等問題。
在可持續漁業對話環節,各方普遍關注打擊IUU捕撈(非法的、不報告的和不受管制的捕撈活動)和“幽靈漁具”的能力建設、通過政策保護漁業資源、發展綠色海水養殖等。美國代表重申了拜登政府《國家安全備忘錄》中關于組建打擊IUU捕撈行動聯盟的主張,呼吁更多國家加入該聯盟;歐盟堅持對IUU捕撈零容忍的態度;哥倫比亞代表中南美洲國家發表聯合聲明,肯定世貿組織漁業補貼相關條款,希望繼續深化可持續漁業方面國際對話,就有效實施世貿組織條款進行深度談判。巴基斯坦代表“77國集團﹢中國”發言,表示將打擊IUU捕撈,加強監測技術,實施基于科學的管理計劃,恢復漁業資源,消除有害補貼,改進基于生態系統的漁業管理,保護魚類棲息地,保障糧食安全,消除貧困和性別包容等。
在“增強科學知識、提升科學研究轉化成海洋技術能力”互動環節,各方普遍關注“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框架下海洋科學合作進展、海洋技術的轉化和能力提升等問題。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巴基斯坦、加拿大、美國等機構和國家的代表發言,強調科學能力的不平等性、數據共享的重要性、地區間協作的急迫性等問題,需要加強合作共享,提升海洋科學認知對海洋治理的支撐能力,助力藍色經濟發展。中國代表鄧康橋介紹了近年來中國推進海洋能規?;_發、發展海水淡化產業、推進“海洋十年”和海洋觀測等領域的相關政策和實踐情況,并提出中國愿與有需求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建設海洋觀測站點、開發利用海洋能和海水淡化資源、發展藍色經濟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在“國際海洋法”互動環節,中國代表、自然資源部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賈宇作為討論小組成員,充分肯定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在確立現代國際海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維護全球和地區海洋秩序等方面的作用,認為《公約》兼容其他國際法規則,確認并豐富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理念,有效兼顧各種利益訴求,并介紹了中國落實《公約》關于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及其資源的制度框架。菲律賓代表認為《公約》為其提供了可依賴和求助的機制。越南代表呼吁各國要完全切實履行《公約》。此外,其他各方還普遍關注《公約》在確保海洋經濟增長和保護海洋環境之間平衡的問題。(信息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