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国产精品夜夜夜,国产色婷婷在线,欧美人交a欧美精品

國內漁業動態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國內漁業動態 > 正文

陸儒德:評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發布時間:2020-11-19

作者:中國海洋網特約顧問陸儒德

21世紀是“海洋世紀”,人類將全面認知、開發利用海洋,海洋新概念、新事物不斷涌現。2012年國際上出現了一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新概念,我國于2017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國家海洋局共同發布《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首次作為國家政策提出“推進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由此推進了我國海洋城市新一輪的的規劃與競爭。然而我國民眾對此還十分陌生,所以探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內涵,分析它對我國海洋城市建設與發展的影響具有積極意義。

一、正確理解“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12年挪威海事展、奧斯陸海運等知名國際機構首次聯合發布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報告》,其英文名“The leading maritime capitals of the World”,直譯為“世界領先的海事之都”,它建立了“航運、港口與物流、海事金融與法律、海事技術、吸引力與競爭力”等五大指標,采用行業專家客觀評議和投票的方式,從全球有影響力的海洋城市中評選“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前15名的排序,涉及到各個國家的重要海洋城市,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大。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報告》分別于2012、2015、2017、2019年發布了四期,中國香港、上海已連續4次排序前10位。最新的2019年報告顯示,新加坡蟬聯第一名,德國漢堡、荷蘭鹿特丹、中國香港、英國倫敦、中國上海、挪威奧斯陸、日本東京、阿聯酋迪拜、韓國釜山分列第2至第10名,2017年廣州曾位列第15名。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指以海洋資源為基礎,發展港口、航運經濟為核心,用金融、法律和海洋科技來支撐,改善城市環境,增強國際吸引力、競爭力,在一定區域內起著樞紐作用,對全球經濟社會活動具有較大影響力,為推進城市現代化、國際化建設指引方向和樹立樣板,對促進全球海洋事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國際機構對“世界十大港口”、“全球航運中心”等單一評價向海洋綜合評價的延續和發展。由于它是一個新建的概念,實踐時間并不長,所以對評指標提出些異議,甚至對翻譯名稱都有不同看法,這是一個新事物在創建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正?,F象。

北京大學高級研究員張春宇研究團隊同原國家海洋局規劃司研討后,為適合中文的表意和習慣,將英文名意譯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簡稱“中心城市”),后被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和上海市采用,并正式發布在相關政策文件中,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支持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由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名詞的內涵明確,并被國務院和各方接受,已經約定俗成為一個新名詞、新概念。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可以看作全球海洋發展系統的中樞或世界海洋城市網絡體系中的重要組織結點。它一方面以海洋發展為核心功能參與到世界海洋經濟的發展中;另一方面以海洋經濟發展為特色的區域中心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被列入全球前列的“中心城市”具有全球示范作用和提升其國際影響力。

二、打造“中心城市”的積極意義

中國確立了海洋強國戰略,“堅持海陸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堅定以海圖強,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020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顯示:至2019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體保持平穩發展,經濟實力穩步增強,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內生動力不斷積蓄,海洋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經測算,2019年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為134.3,比上年增長2.3%。海洋經濟規模持續擴大,2019年海洋生產總值為8.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2%,對國民經濟貢獻率達9.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強港,為國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中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航運大國:年造船產能達到6000萬載重噸,全球第一;海運量世界占比達到26%,全球第一;注冊運力1.8億載重噸,全球第二;全球前20大貨物吞吐量的港口,中國占15個;全球前10大集裝箱港口,中國占7個,正向航運強國挺進。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重視“走出去”開發世界海洋。我國依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積極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大力開發大洋深海資源。已經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擁有4塊具有優先開采權的深海礦區,成為在國際海底擁有礦區品種最全、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達到了深??碧健㈤_發的世界先進水平。

我國“藍鯨1號”鉆井平臺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采中取得成功,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深海“可燃冰”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中國將引領世界共同開發深海資源,為人類共享海洋的共同財產承擔國際義務,并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正由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挺進,海洋經濟具有開放性、國際性,打造“中心城市”,同國際通行標準接軌,是中國海洋事業走向世界的積極行動,有利于推進海洋城市國際化。

“中心城市”是國際海事組織對海洋城市建立一整套專業、綜合的評價體系,對全球重要海洋城市進行年度階段性評定,在世界海事界具有首創性和唯一性。但國際海事組織只是為“中心城市”訂指標、評結果,起到示范引領作用,而創建“中心城市”的關鍵,一靠城市本身的地緣條件、實力地位和發展潛力,二靠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和政策支持。

當前,我國實施海洋強國戰略,各沿海城市紛紛提出了各自建設海洋強市的發展目標,其內涵要比“中心城市”更加廣闊、深遠。習近平總書記為建設海洋強國制訂了從海洋經濟、生態文明、維護海權、科技創新的“四要”、“四轉變”的實施路徑和行動綱領。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為建設海洋強國提出了3條標準:“國民關心海洋的程度有多高,科學認知海洋的水平有多深,國家經略海洋的能力有多大”。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智庫發布的《中國城市海洋發展指數報告》,以海洋經濟活力、海洋對外開放度、海洋資源儲備度、海洋科技創新力、海洋文化吸引力為五大指標體系對城市進行評估。

顯然,建設海洋強市同“中心城市”內涵表述有所不同,但都以發展海洋經濟為核心,“以港興城”為抓手,有著共同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爸行某鞘小睘楹Q髲娛械闹匾獌热?,是城市國際接軌的外在體現,“中心城市”為海洋強市提供了國際化規范,是指引我國海洋城市參與國際海事競爭合作的新方向。所以建設海洋強市與“中心城市”緊密結合,是站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走向國際化,對推進我國海洋事業現代化、國際化具有積極意義。

三、評析“中心城市”的前景

中國國土遼闊、海岸線長、港灣密布,經歷7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已經形成了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環渤海三大海洋經濟區,構筑了海洋經濟發展的格局,也為建設海洋強國繪制了發展藍圖。中國在海洋強國戰略推進下,海洋事業持續穩步發展,將有更多的海洋城市進入“中心城市”、其排序逐漸前移是必然的結果。目前,我國除了香港特區外,有上海、深圳、天津、青島、大連、寧波、舟山相繼提出創建“中心城市”,形成了“7強”爭進的局面,其發展前景取決于國家發展戰略、該市地緣特征和實力地位。

(一)上海穩居“中心城市”前列

上海原是依托黃浦江的一個內陸港城,發展潛力受限。但得益于國家戰略布局和政策支持,獲得了江蘇省的浦東大片“黃金寶地”和崇明大島,又支持上海開發浙江省的洋山深水港,使上海真正“上?!?,擁有了長江“黃金水道”、海岸線和現代深水港,有條件發展成為世界級的現代“大上?!焙褪澜绲谝淮蟾?。

上海不論GDP規模上還是經濟產業布局都是領先各地,在航運、金融、制造業、科技創新諸方面處于全國之首。上海的GDP總量約為3萬億左右,并且GDP增速居于榜首,2019年海洋生產總值率先突破萬億,達到10372億元,占該市GDP的30%左右,意味著穩居“中國經濟第一城”的地位。

由于上海的海洋經濟優勢突出,已經連續4次進入“中心城市”前十位。現在上海正在舉辦“國際進口博覽會”,成為牽動全球經濟復蘇與發展的引擎,大大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有實力躋于“中心城市”前三位,并帶動中國海洋城市現代化、國際化發展。

(二)深圳、青島有望躋入“中心城市”

深圳得益于國家的特區政策,只用40年時間,實現了從一座邊陲小鎮向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性跨越,地區生產總值從1980年的2.7億元增至2019年的2.7萬億元,年均增長20.7%,經濟總量位居亞洲城市第5位。2019年深圳GDP達26927.09億元,僅次于上海和北京,位居全國第三,在經濟實力和城市規模上正在趕超上海。深圳毗連廣州、香港,處于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區,面對東南亞,是南海周邊唯一的超大型城市,具有突出的地緣優勢,發展潛力巨大。

國家將深圳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曾3次點名支持深圳建設“中心城市”,并明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這是新時代國家賦予深圳的歷史使命。深圳在海洋強國戰略推動下,保持海洋經濟快速發展,具有沖擊“中心城市”前十名的強大競爭力。

青島盡管在城市規模、經濟總量并不占優,但青島匯聚了國內一流的海洋高校、科研院所及海洋高端人才,擁有約占全國1/5的涉??蒲袡C構、1/3的部級以上涉海高端研發平臺,1/3涉海兩院院士,1/2的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海洋科學試點實驗室、國家深??瓶蓟亍抑仄鳎売嬎銠C升級項目,在全國自然資源科技創新城市和海洋科技創新城市排名中位居全國前五位,肩負著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的功能定位。

自然資源部稱贊“青島海洋資源稟賦獨具優勢,海洋生態環境良好,海洋科技實力雄厚”,明確表示:“青島具備建設海洋中心城市的優勢”,支持青島參與“中心城市”競爭。

現代海洋經濟屬未來經濟,財富主要集中在深海資源,抓住了深海科學技術便是抓住了未來,青島握有競爭“中心城市”的強大實力和潛力,有條件進入“中心城市”前15位的優勢。

(三)提升其它城市國際競爭力

處于東部經濟區的寧波、舟山兩地的海洋經濟發展潛力很大。寧波的GDP總量超過了萬億元,在前五個計劃單列市中僅次于深圳、超越了青島、大連和廈門。寧波港在國際航運中心城市排名中名列第11位。

舟山是典型的群島城市,海洋生產總值超過其GDP的65%。2011年,國務院將其定位為“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先導區、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自從“舟山-寧波港”一體化后,強強聯合效應明顯,寧波-舟山港2019年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1.19億噸,已經連續11年位居全球港口第一位。但寧波、舟山在城市規模、經濟總量和國際影響力等指標同“中心城市”比較尚有差距,需要一段時間來追趕。

天津市具有直轄市的優勢,海洋經濟總量達到5028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6.7%,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天津海洋科創能力突出,擁有涉海專業高等院校數量的領先優勢。天津港港口貨物吞吐量2018年完成5.0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601萬標準箱,躋入世界十大港口。國家先后批準天津市為全國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地區和示范城市,是北方經濟圈“龍頭”的有力競爭城市。

大連處于東北亞、遠東地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具有大陸海岸線最長、管轄海域面積最大的優勢,擁有中國東北地區、以及東北亞的主要出??诘膬炘降乩憝h境和天然不凍良港。

國家十分重視大連的發展,支持成為北方經濟圈的重要城市,曾將大連列為國家首批“沿海對外開放城市”、“北方航運中心”和“進口貿易創新示范區”之一。但大連在城市規模、經濟總量、創新產業、GDP增長、國際化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距,打造“中心城市”尚需加倍努力。

顯然,這些海洋城市將在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推動下,在“中心城市”競爭中進一步現代化、國際化,促使海洋經濟加速發展,為日后進入“中心城市”創造條件、打好基礎。

(作者簡介:陸儒德,中國海洋網特約顧問,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原航海系主任、教授,國內知名海洋學者和軍事評論員。)(信息來源:海洋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阳县| 合肥市| 剑川县| 建平县| 昭平县| 塔河县| 英吉沙县| 汝阳县| 新晃| 丹东市| 天峻县| 广汉市| 弥渡县| 嘉兴市| 泗水县| 福贡县| 呼玛县| 兴文县| 宁城县| 襄樊市| 新平| 乐业县| 左云县| 广东省| 临西县| 安溪县| 银川市| 天全县| 庄河市| 阿拉善左旗| 西平县| 阿拉尔市| 乾安县| 彭阳县| 沙河市| 沁阳市| 邹平县| 育儿| 大名县| 根河市| 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