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生態化海洋牧場+智能化風力發電場”新興產業聯合體
新興產業聯合體
大連市委、市政府日前發布了《大連市加快建設海洋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為大連市的發展制定了宏偉目標:“第一階段到2025年,將大連建成中國北方重要的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經濟增加值比2018年翻一番。第二階段到2035年,建成東北亞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 大連市社科聯課題組 /
構筑“生態化海洋牧場+智能化風力發電場”新興產業聯合體的構想契合了大連建設海洋中心城市的要求,是實現規劃愿景的重大舉措之一,對大連市建設海洋中心城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大連市開發海洋牧場和海洋新能源的優勢和短板
大連擁有海岸線長2000多公里,海域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寬廣的海域在大連市經濟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單一的影響,其經濟效益漸呈下降趨勢,特別是在海洋漁業方面,由于各區市縣政府缺乏中長期規劃、粗放型的過度捕撈和近海養殖以及工程建設行為,導致近淺海漁業資源嚴重不足、水域“荒漠化”現象日益凸現。面對困境,業界嘗試人工投礁增殖漁業的做法。2000年,由大連海洋大學牽頭開展了海洋牧場技術的前期研究與實踐,為產學研聯合體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超過5億元,累計帶動大連市海洋牧場建設產值超過200億元。2008年,大連海洋大學承擔了國家第一個海洋牧場研究課題,在獐子島海域開展了相關的試驗性研究。研究及實踐表明:投放人工魚礁的海域藻類和漁類資源已得到有效養護,與投放人工魚礁前相比增殖效果顯著。為了推廣海洋牧場在漁業增殖方面的成功經驗,市政府頒布了《大連現代海洋牧場建設總體規劃(2016-2025)》,進一步推動了大連市海洋牧場建設的發展。在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新能源方面,大連市起步雖晚,但仍走在全國前列。
目前,大連市在海洋資源開發與應用方面,仍是沿用傳統的“按照所屬行業進行專項投資和開發利用”的模式。在各種條條框框約束下的固化、粗放式投資、經營管理模式,難以使投入項目的資金獲得最大回報率,還會造成資源浪費。這不符合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建設海洋中心城市的精神。為改變這種現狀,只有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通過創新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新模式,才能把大連市打造成名副其實的東北亞海洋中心城市。
構筑新興產業聯合體,協同創新謀發展
根據《指導意見》中“創新驅動、陸海統籌、綠色優先、開放引領、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結合大連市海洋漁業和海洋新能源開發實際狀況,大連市在海洋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構筑新興產業聯合體,協同創新謀發展”正逢其時。建立由風力發電投資方、海洋牧場投資方、海洋科研單位、擁有海洋使用權的業主等組成的聯合體,整合資源、共建平臺,在協同創新中共同尋求發展的決策參考。如,由大連市政府牽頭,組織三峽新能源公司、莊河市政府、海洋科研單位、擁有海洋使用權的業主進行談判,協商、簽署新興產業聯合體協議,共同謀求把三峽莊河風力發電場所覆蓋的海域建設成生態化的海洋牧場。
新興產業聯合體應著重做好的幾項工作
制訂“新興產業聯合體”章程,確定參與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為了明確“新興產業聯合體”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并保障其正常運作,制訂“新興產業聯合體”章程。該章程應包含以下內容:締約新興產業聯合體各方的地位及關系;新興產業聯合體名稱、組織原則和宗旨;新興產業聯合體成員分工;新興產業聯合體的組織機構及職責。
組建“新興產業專家”隊伍。組織新興產業聯合體各方不同領域的專家,展開培訓、研討和實踐鍛煉,使他們成為“新興產業專家”,從“海洋牧場+風力發電場”的多視角考慮問題,提出綜合開發海洋資源、以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的設計方案。
開展“二場合一”研究與實踐。由“新興產業聯合體”出資,開展相關試驗性質的研究。
一是創新“二場合一”設計方案。在三峽莊河風力發電場附近海域,仿照三峽新能源公司風力發電機安裝施工方案,重新計算沉樁周圍敷設人工魚礁并確定其空方體積量,通過試驗加以驗證,成功后通過云計算和大數據進行分析,創新“二場合一”設計方案。以風力發電機的沉樁為軸心,在沉樁周圍裝配預制混凝土人工魚礁模塊,使裝配后的模塊組合體成為沉樁的護身符。裝配后的模塊組合體從高端至低端呈顯出輻射、逐漸降低的斜坡形的人工魚礁。人工魚礁周圍能夠更多地吸附海水中的營養物質,這將有利于人工魚礁表面的各種藻類的生長,引誘浮游動物、自游生物前來索取餌料,而海鷗等鳥類又會趁機捕食魚類生物,形成一條較為高級的食物鏈。同時,人工魚礁的背流面會產生渦流,海珍品和魚類集聚棲息于流速較慢的渦流區域,避免被強潮流沖走。
二是打造智能控制中心。在風力發電機的塔桿上設置智能控制中心,由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等新技術收集風力發電機組的各項數據,實時判斷、預測、分析和管理風力發電機運維狀態,實時監測海洋牧場中魚類的種類、數量和品質,通過5G傳輸給“新興產業聯合體”的經營管理者,做到科學管控,智能化生產。
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海洋生物的投放量。為盡快修復因沉樁施工對海洋環境造成的破壞,可以采用在人工魚礁表面引種海藻類生物等做法,促進海藻類生物繁殖速度,快速修復海洋生態環境。有計劃和科學地向海洋牧場投放海珍品種苗和魚苗,增加其產量,提高經濟效益。
踐行“二場合一”模式對大連建設“海洋中心城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以“二場合一”模式綜合開發利用海洋資源,能夠使同一面積的海域同時容納海洋牧場和風力發電場兩個產業,提高海洋資源利用效率,節省管理等費用,達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新興產業聯合體引進海洋牧場參與方后,可依靠其掌握的先進科學技術,通過投放人工魚礁,引種海藻類生物,人工培育、投放海珍品種苗和魚苗等手段,提高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設生態化的現代化海洋牧場離不開電源,而風力發電參與方就地就能解決電源問題,做到優勢互補協調發展。(信息來源:海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