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2019年工作會議在福建廈門召開。本次會議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指導、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依托建設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主辦,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與集美大學等單位協辦。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巡視員江開勇、科技與市場加工處處長徐樂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學科與平臺處李強出席會議。會議由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主任、南海所副所長李來好與國家海洋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青島)主任、中國海洋大學薛長湖教授主持。
李來好在會上作研發體系年度報告,從研發體系科研概況、科研成果、科研亮點、學術交流與合作4個方面總結了體系2018年工作情況,介紹了體系2019年工作要點。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自成立以來,在技術創新研究、科技成果轉化、示范與推廣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18年,研發體系共承擔科研項目489項、在研項目經費3.37億元、企業研發投入3.75億元,發表論文、專著913篇(部),獲授權專利235件,各級獎勵36項次,成果轉化79項。
江開勇副巡視員對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近年來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指出,研發體系搭建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合作和成果轉化平臺,國家中心和各分中心取得了一大批的科研成果,推進了產學研結合,為推動產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他強調,我國水產品加工業具備了較好的產業基礎,未來更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要積極作為,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和管理,繼續開展水產品加工業技術成果征集與成果轉化,強化協同作戰機制,加強研發體系宣傳,為進一步加快推進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次會議還成立了由朱蓓薇院士任主任委員的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專家委員會,現場為專家委員會委員頒發了聘書。南海所副所長李來好研究員當選副主任委員,加工室主任楊賢慶研究員當選委員。
本次會議同期舉行了水產品加工技術成果轉化與需求發布。南海所先后發布了海藻膳食纖維制備技術及產品開發、魚糜及魚糜制品標準化加工技術等技術成果,分別與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百洋產業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并在現場成果對接儀式上簽約。在水產品加工技術專家與企業代表互動討論動環節,李來好研究員、薛長湖教授等專家學者就水產品綠色加工技術發展方向、主要加工技術瓶頸、協同創新與成果轉化對接等多方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并與水產品加工企業代表進行充分互動討論,共話我國水產品加工行業現狀、存在問題與發展方向,對提升我國水產品加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獻言獻策。
本次會議還特邀華南理工大學趙謀明教授、江南大學夏文水教授分別作了題為《海洋蛋白資源生物轉化關鍵技術與應用》、《基于殼聚糖涂膜對淡水魚保鮮作用與機制研究進展》的學術報告。會議還組織與會代表到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調研學習。
來自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成員單位、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水產品加工分技術委員會及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等單位的領導及專家、特邀企業代表共100余人參加了會議。(信息來源:中國水產養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