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培訓現場 焦宏 攝

楊鏗親自給養殖戶講解南美白對蝦養殖池塘環境調控技術 焦宏 攝
本網訊 (記者焦宏)4月24日一大早,來自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大溝鎮及其周邊的南美對蝦養殖戶們,就坐在鎮里的會議室里等待專家的到來,因為今天“三下鄉”活動中一場針對南美對蝦養殖的技術講座將在這里舉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所屬的廣州市欣海利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鏗高級工程師親自給養殖戶講解南美白對蝦養殖池塘環境調控技術。
南美白對蝦具有個體大、生長快、環境適應性好、抗病力強等特點,更適宜進行集約化高產養殖。近幾年,由于病害嚴重,全國養殖產量逐年下降。去年華南地區總體養殖成功率約30%,珠三角地區平均畝產不到400斤;北方沿海地區發病率也上升。廣州市欣海利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國內最早的水產微生態制劑研發、生產的企業之一,首創對蝦養殖微生態調控技術,推動對蝦養殖業快速的發展。在國內始創的微生態產品“利生素”,廣泛應用于水產養殖生產,現已演變成市場上通用商品名。
來自大溝鎮三丫村的謝文一邊聽,一邊認真地做著記錄。“現在養殖環境越來越差,水源污染也嚴重,養殖過程中盲目使用投入品對池塘生態造成破壞,使部分有害物質殘留于池底。”謝文說,養殖時間長,產量不斷提高,使養殖池塘的自身污染加大,底質老化。今天聽了改善水質的技術講座,很受啟發。要在養殖過程中必須注重水質調控,提早預防,才能防止南美白蝦的發生病害。
“目前水產養殖業關鍵制約就是養殖環境惡化和病害頻繁發生,由于養殖戶盲目使用投入品,影響水產品質量安全。”楊鏗說,水產養殖的出路在于生態養殖,優良的環境才能養出健康的魚蝦,才能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的水產品。
在養殖環節要處理好物質循環,關鍵是調控養殖池塘環境。比如放苗前培養天然餌料方法是:5畝水面用活性酵素1袋+活水素1瓶+黃豆粉10斤(或飼料5斤)+紅糖1斤+適量水,密封發酵24小時后潑灑,可培育豐富天然浮游生物。放苗5-7天,重復一次。促進微藻繁殖,穩定透明度和酸堿度,能提高溶解氧含量,優化水質。
“聽了專家的技術講座,才知道可以利用多種菌有益菌協同調控水質。”來自雅韶鎮石塘村的養殖戶楊俊達說,當水色過濃、水質老化,水體中溶解氧偏低,使用“利生降解靈”,能有效改善水質,提高溶氧,增強的活力。
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研制,廣州市欣海利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轉化生產的科技產品“活性酵素”,具有特殊香味,適口性好,營養全面;能分解水中殘餌、糞便等有機碎屑,補充碳源,保持穩定的水質。2017年“活性酵素”在廣東粵東、珠三角、粵西等地水產養殖中推廣應用,面積達到2萬畝,養殖成功率達到85%以上,養殖效益提高約20%,減少換水率2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受到廣大養殖戶的認可和贊賞。2018年榮獲第二屆中國國際現代漁業暨漁業科技博覽會“金獎” 產品。(信息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