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發言人張業遂首先介紹了本次大會的議程和相關安排,并就人大立法、“一帶一路”等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于3月5日上午開幕,3月15日上午閉幕,會期10天半,共有包括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議外商投資法草案等8項議程。
全國人大有一項重要使命是監督。2018年也是十三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開局之年。針對記者提出的人大監督問題,張業遂表示,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法履行監督職責,不斷加強和改進監督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主要體現在推動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等3個方面。比如,組織開展了大氣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安排聽取審議了4個環境保護方面的報告等。
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一帶一路”被質疑缺乏透明性和可持續性,甚至讓一些國家陷入了債務陷阱。
張業遂回應,“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國際經濟合作倡議,致力于通過改善互聯互通,為中國與世界經濟的增長帶來更多的機遇。
“一帶一路”是對當今多邊合作機制的有益補充。2018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新的重要進展的一年,67個國家同中國簽署了合作文件。到目前為止,同中國簽署合作文件的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總數已經達到152個。各方在互聯互通相關領域進行了密切合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在一些專業領域還建立了多個多邊合作機制。這些都表明,“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
“一帶一路”堅持的原則是共商、共建、共享,同時也堅持市場化運作模式,目標是實現高質量發展。項目選擇和投融資合作都是參與方共同作出的決策。中方高度重視債務的可持續問題,在項目合作上不會強加于人,更不會制造陷阱。“一帶一路”實施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困難、問題、風險、挑戰,但是隨著倡議的實施和不斷總結完善,“一帶一路”建設一定會取得更好的發展,給參與國人民帶來更多獲得感。
張業遂還談到,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于2019年4月在北京舉行。此次論壇將是進一步凝聚共識、推動合作的重要機遇。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高峰論壇將取得豐碩的成果。(信息來源:中國海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