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魚延繩釣,是一種漂流延繩式真餌單鉤釣具,適用于福建連江一帶海區,用以捕捉鰻魚兼捕大黃魚、鯊等。鰻魚延繩釣結構簡單,裝配合理,適應釣捕分散或集群的鰻魚;漁獲物均為成魚不影響資源繁殖保護;捕撈生產成本低,經濟效益較高,是一種較好的海洋捕撈作業;而且彩母子船形式生產比較安全機動,用機動舢板作子船可增加放釣次數提高產量減輕勞動強度。適用于福建連江一帶海區,漁期為3-11月。作業漁場:南自東定,北至臺山及南北鹿山漁場一帶,底質以軟泥和泥沙,作業水深為:25-60米。
漁具裝配:干線: 乙綸42特×2×2捻線,長202.8米。支線:分3段,第一段乙綸42特4×2×2捻線,長4.6米;第二段為直徑0.3毫米鋼絲1×4捻成,長36厘米;第三段為直徑0.3毫米鋼絲1×10捻成,長2.5厘米。釣鉤:直徑2.2毫米鋼絲制成圓形鉤,有倒刺,鉤軸長63毫米,鉤寬16.5毫米,尖高21毫米。沉子:石塊重180克,用網片或鐵絲包扎,每條干線用4個,沉子繩材料結構同浮子繩,度2.9米,用量同沉子。浮子:硬質塑料浮子,靜浮力50克力的每條干線用4個;泡沫塑料浮子靜浮力9克力的每條干線用5個,浮子繩用乙綸42 特4×2×2捻線,長10厘米,每條干線用9條。沉石:石塊重1.25公斤每條干線用1個. 碇石:石塊重1.4公斤每條干線4浮標:竹竿直徑2厘米,長2.9米,上端結小布旗或棕片,中間結1個浮筒,下端結1塊沉石,每條干線1支。浮標繩用乙綸42特16×2×2捻線,長66米,每條干線用2條。浮筒:竹筒去皮,直徑10厘米長35厘米靜浮力2.5千克力每條干線1個。干線兩端各留7.8米端距,然后,每隔7.2米系1條支線或沉子繩共27條,其中系鉤支線23條,沉子繩4條,干線之間使用活絡連接。支線下端用系鉤線結釣鉤,上端系在干線上,干線的頭尾2段各裝4個鉤,中間3段各裝5個鉤。每條干線裝9個浮子,其中靜浮力9克力的泡沫塑料浮子5個; 靜浮力50克力的硬塑料浮子4個,首尾隔4條支線裝配1個沉子,中間每隔5條支線裝1個沉子每條干線共裝4個沉子。
作業漁船:母船為木質機帆船或鋼質漁船,總長20米,型寬4.2米,型深1.55米,排水量35噸,主機120馬力自由航速8節,可背帶舢板3或4只,舢板總長5.3米,型寬1.8米,型深1米載重1.5噸,用5馬力掛機,母船8人,舢板4人。
漁法:作業前根據海況,魚群棲息情況確定作業漁場,先用測深錘或探魚儀探測水深,然后確定放浮標繩的長度,即下鉤深度。作業時以北漲和南流下鉤較好,下鉤前應了解潮流轉向,一般采用橫風橫流或橫風偏流下鉤使干線與流向橫切。大潮汛在平潮前1小時左右下鉤,小潮在平潮前2小時半下鉤下完鉤后漁船回到第一支浮標的位置, 待1小時后收鉤,若再遇流急,釣具移動快,鰻吃餌差,易再推遲半小時收鉤,每天下、起鉤約2--3次,母船也可下鉤生產同時照顧舢板,通報漁情,指揮生產。春、冬汛漁場水深一般在40--60米, 夏汛在30--40米。作業中根據漁場水深調整浮標繩長度,浮標繩長度可比放釣水深長5米左右,夏汛鰻魚有鉆泥習性釣鉤應剛好著底;風大流急,浮標繩應放長些,小潮流緩時放出的浮標繩長度大致同水深。目前流行的延繩釣作業是由兩排干線(也稱線)組成U型,一共有14海里長,兩排之間相距約0.5海里,在一根緄線上,每隔6米系一根支線,并且在支線末端掛上魚鉤,通過放釣、起釣、理釣,循環往復進行作業。(信息來源:中國遠洋漁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