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持續數月,多個南美白蝦養殖國供應鏈陷入混亂,資深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全球總產量或下降60萬噸,而歐美餐飲業需求持續疲軟,意味著價格不太可能呈現較大漲幅。
UCN網絡研討會——全球蝦類市場展望(附視頻鏈接)報道,泰國正大卜蜂(CPF)高級副總裁Robins McIntosh分析,2020年全球蝦產量或在317萬噸上下(包括南美白蝦和斑節對蝦),較去年下降17%左右,斑節對蝦產量下降7%,至22萬噸。
McIntosh預計,亞洲國家產量或降至224萬噸,印度產量約53萬噸,降幅31%;中國產量約50萬噸,下降20%;越南產量約50萬噸,下降6%;印尼31萬噸,下降3%;泰國27萬噸,下降7%。美洲國家總產量約81.5萬噸,下降17%;厄瓜多爾產量54萬噸,下降8%。
(2018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全球南美白蝦產量為497萬噸,斑節對蝦75萬噸,中國產量為176萬噸。但McIntosh認為,全球實際產量或遠低于FAO數據,部分國家的報告“可信度低”,泰國、印度、厄瓜多爾、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數據較為精準。)
新冠疫情持續數月,多個南美白蝦養殖國供應鏈陷入混亂,資深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全球總產量或下降60萬噸,而歐美餐飲業需求持續疲軟,意味著價格不太可能呈現較大漲幅。
UCN網絡研討會——全球蝦類市場展望(附視頻鏈接)報道,泰國正大卜蜂(CPF)高級副總裁Robins McIntosh分析,2020年全球蝦產量或在317萬噸上下(包括南美白蝦和斑節對蝦),較去年下降17%左右,斑節對蝦產量下降7%,至22萬噸。
McIntosh預計,亞洲國家產量或降至224萬噸,印度產量約53萬噸,降幅31%;中國產量約50萬噸,下降20%;越南產量約50萬噸,下降6%;印尼31萬噸,下降3%;泰國27萬噸,下降7%。美洲國家總產量約81.5萬噸,下降17%;厄瓜多爾產量54萬噸,下降8%。
(2018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全球南美白蝦產量為497萬噸,斑節對蝦75萬噸,中國產量為176萬噸。但McIntosh認為,全球實際產量或遠低于FAO數據,部分國家的報告“可信度低”,泰國、印度、厄瓜多爾、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數據較為精準。)

印尼一養蝦基地(圖:Alexpunker / Shutterstock)
總體上看,越南和泰國受疫情影響程度相對較低,物流問題也不算嚴重。
厄瓜多爾的情況則不太樂觀,特別是中國事件(外包裝檢出核酸陽性)爆發后,厄瓜多爾加大美國的銷量,其中20-30%為去頭蝦產品,以致凈出口量下降。另因價格原因,厄瓜多爾養殖場投苗量普遍下調,蝦農或延長養殖周期,大規格白蝦比例將有所上升。
印度的問題最嚴重。泰加集團(Siam Canadian Group)總經理Jim Gulkin稱,印度物流系統陷入混亂,導致飼料和種苗運輸中斷。隨著感染人數不斷增多,許多工廠還面臨勞動力短期問題,有些工廠負荷率只有30-50%,有的工廠甚至停產了一段時間。
Shrimp Insights網站創始人Willem van der Pijl稱,印度解封之后,種蝦進口量呈現快速反彈態勢,目前印度種蝦數量已足夠新一輪養殖生產,但受制于養殖業疾病問題,安得拉邦蝦農提前收蝦,導致小規格白蝦價格下跌。
McIntosh坦言,17%減產值系動態統計,將隨著疫情變化而變化。理想情況下,倘若全球消費力恢復,物流系統得到改善,最終總產量或下降10-15%。
“所有事物都是相對的,對比2012年開始爆發的EMS(早期死亡綜合癥),全球產量下降了30%,今年降幅或只有10-15%,情況還不算糟糕。”McIntosh說。
“今年以來,導致產量下降的主因并非是疾病,而是物流和市場不確定性。對于全球養殖國,生產方面的問題真不算特別嚴重。”McIntosh說,因為市場不確定性,很多蝦農謹慎放苗,而對于消費力及價格的恢復,大家都還在觀望,最大的問題還是在物流與加工。
在McIntosh看來,當前養殖業尚未面臨技術和生產方面的障礙,直到終端市場狀況明晰后,產量便可在短時間內恢復。2020年年底前的市場表現,將決定2021年的生產計劃。(出處:UCN國際海產資訊)
印尼一養蝦基地(圖:Alexpunker / Shutterstock)
總體上看,越南和泰國受疫情影響程度相對較低,物流問題也不算嚴重。
厄瓜多爾的情況則不太樂觀,特別是中國事件(外包裝檢出核酸陽性)爆發后,厄瓜多爾加大美國的銷量,其中20-30%為去頭蝦產品,以致凈出口量下降。另因價格原因,厄瓜多爾養殖場投苗量普遍下調,蝦農或延長養殖周期,大規格白蝦比例將有所上升。
印度的問題最嚴重。泰加集團(Siam Canadian Group)總經理Jim Gulkin稱,印度物流系統陷入混亂,導致飼料和種苗運輸中斷。隨著感染人數不斷增多,許多工廠還面臨勞動力短期問題,有些工廠負荷率只有30-50%,有的工廠甚至停產了一段時間。
Shrimp Insights網站創始人Willem van der Pijl稱,印度解封之后,種蝦進口量呈現快速反彈態勢,目前印度種蝦數量已足夠新一輪養殖生產,但受制于養殖業疾病問題,安得拉邦蝦農提前收蝦,導致小規格白蝦價格下跌。
McIntosh坦言,17%減產值系動態統計,將隨著疫情變化而變化。理想情況下,倘若全球消費力恢復,物流系統得到改善,最終總產量或下降10-15%。
“所有事物都是相對的,對比2012年開始爆發的EMS(早期死亡綜合癥),全球產量下降了30%,今年降幅或只有10-15%,情況還不算糟糕。”McIntosh說。
“今年以來,導致產量下降的主因并非是疾病,而是物流和市場不確定性。對于全球養殖國,生產方面的問題真不算特別嚴重。”McIntosh說,因為市場不確定性,很多蝦農謹慎放苗,而對于消費力及價格的恢復,大家都還在觀望,最大的問題還是在物流與加工。
在McIntosh看來,當前養殖業尚未面臨技術和生產方面的障礙,直到終端市場狀況明晰后,產量便可在短時間內恢復。2020年年底前的市場表現,將決定2021年的生產計劃。(信息來源:中國水產養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