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近日發布的《將可持續藍色經濟原則引入北極》報告指出,在世界各國日益將海洋視為經濟發展新動力的背景下,北極擁有發展藍色經濟的獨特優勢,同時也面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挑戰。報告探討了在北極環境迅速變化的情況下,如何將藍色經濟的原則應用于北極的問題。報告主要內容為:
一、北極可持續發展面臨環境、經濟和治理等挑戰
報告指出,北極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經濟狀況具有特殊性,北極的可持續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如環境變化速度快、冰和極寒導致的高風險、傳統和現代經濟的混合、范圍和跨度廣闊、缺乏一體化的區域海洋治理體系等。
二、北極地區可持續發展需重視生態保護與管理
報告指出,未來幾十年,北極地區的投資可能高達1萬億美元,將會影響該地區脆弱的生態系統。應采取適當政策,使北極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建立在長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重視和保護大自然、循環和可再生技術、基于生態系統的管理、包容性的治理過程等基礎上,以保護北極各類物種及生態環境。
三、可持續藍色經濟原則及內涵
可持續藍色經濟原則是一個基于最佳科學框架及關于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全球政策共識,其內涵包括3個方面:一是促進糧食安全、消除貧困、提高生計、收入、就業,保持健康、安全、公平和政治穩定,為當代和后代創造社會和經濟效益。二是恢復、保護和維護海洋生態系統運轉所依賴的自然資源,即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多樣性,維護其生產力、恢復力、核心功能和內在價值。三是基于清潔技術、可再生能源等,實現人類社會的經濟和社會穩定。
四、實現北極可持續藍色經濟的建議
為實現北極可持續藍色經濟,報告為投資者、金融機構、政府、原住民和北極社區提出6項建議:投資時認真考慮氣候變化風險,將其作為優先事項;保護變暖的北極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在決策過程中考慮北極科學研究和原始認知;關注可再生能源,使北極經濟多元化;在北極海洋環境中采用基于生態系統的管理;加強北極治理,確保可持續發展。(信息來源:海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