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由丹麥銀行、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聯合主辦的“中國-北歐海產合作交流高峰會”在山東青島舉行,來自中國、挪威、丹麥等機構、協會、企業代表百余人參與。
丹麥銀行:全球三文魚需求強勁,美國和亞洲正高價格增長
OSE丹麥銀行投資銀行部董事宋德在分享中提到,中國與北歐都是全球有名的海產(養殖)大國和地區,其中,奧斯陸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海產企業規模和種類吸引了全球多個大型投資企業的目光,例如美威集團(Marine Harvest)的外資持股自由浮動有77%,SalMar 71%,萊瑞海產(Leroy)53%,外資持股自由浮動很好的說明了北歐國家的海產行業的投資機遇。
“北歐有著廣泛的投資機會,從野生捕撈到三文魚養殖再到水上服務,上市的北歐海產企業表現優于國際蛋白質和食品行業,基于市場預期的估值倍數略高于該行業的歷史平均水平,但北歐海產企業的交易價格仍低于同類蛋白質行業。因此,來自中國的海產企業可以擁有更多與北歐的海產企業合作機會。”
宋德表示,目前,全球三文魚處于長期供應緊張狀態,而大多數分析師預測三文魚的供應增長有限,尤其挪威、智利產區,未來將會面臨更為嚴格的監管趨勢。
“我們預測2019年三文魚價格為62.5挪威克朗/公斤,2020年價格為65挪威克朗/公斤,由于三文魚價格上漲,2019年成交量增加和成本將略有下降,整體行業經營業績同比增長32%。”
BioMar新興市場副總裁 Henrik Aarestrup
Biomar總部位于丹麥,是全球排名前三的高性能飼料供應商,為80多個國家超過45種不同魚類和蝦類供應飼料。2015年,與中國通威集團建立合資企業,致力成為中國水產養殖領域高性能飼料領先供應商。
“我們公司前幾年合資的計劃,我們有合作伙伴,我們有技術人員覆蓋生產,也能幫中國的養殖戶從可持續的方向去引導。我們需要擴大我們的魚類產量,所以對于我們的發展勢頭非常好,我們未來在中國會取得很好的前景,我們會幫助養殖戶一起提高產量,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會加強管制,進一步提高品質管理,我們挪威企業在這方面可以發揮更多的作用。”
中國最大單體三文魚(虹鱒)企業,率先引入世界先進的挪威全自動養殖設備及軟件系統,目前已發展成集綠色養殖、加工、銷售于一體的三文魚全產業鏈企業。
“我們龍羊峽水庫247億立方米,平均水深70米,非常適合鱒魚養殖,我們從2012年啟動與北歐地區的合作,我們的魚卵和飼料全部進口,投餌系統2012年進口自挪威,我們的水上加工船和宰殺廠設備均來自北歐,我們的發展與北歐密不可分。我們現在是大水面的網箱養殖,與挪威一樣,還有一種是循環水養殖,現在隨著現在的發展,我們國家現在也有一種陸基養殖模式,在西南比較多,規模比較難做大。2016年我考察挪威和以色列的循環水發展時,當時中國循環水還不夠成熟,未來隨著中國的發展,中產階級崛起,對高蛋白三文魚的需求也將越來越大,三文魚產業近兩年的發展已經起來了,三文魚的風口來了,未來不排除終端延伸到源頭的可能性,中國適合大水面養殖的資源很少,所以陸基養殖或許是一個趨勢,未來我們要發展中國的三文魚產業,可以和北歐更深層次發展。”
NRS全球市場總監 Stein Martinsen
集團下轄擁有兩個上市公司,總市值為161億人民幣(194億克朗),挪威領先三文魚公司,從事鮭魚養殖和魚苗生產,三文魚出口到50多個國家,2016年出口量6.7萬噸,為奧斯陸證券交易所上市企業,當前市值為73億挪威克朗(61億人民幣)。
“我們每年3萬噸產量,主要養殖大西洋鮭,挪威三文魚的增長有限,現在陸基養殖場在美國和中國已經有了,我們未來可能會增加一些新的品種,但總量還是有限的,出口中國市場還是有一些限制,魚的病害、運輸、出口問題也需要進一步改善。”
中國領先的水產養殖公司,從事海水苗種繁育、養殖,水產加工,生物科技,保稅倉儲物流及體外診斷試劑研發、生產、銷售等,其三文魚養殖始于2011年,為當前循環水系統大西洋三文魚養殖的最大基地。目前產值1千噸左右。
“大西洋鮭、石斑魚、大菱鲆,這種養殖模式如果需要長期走下去,需要和歐洲的企業合作,尤其是魚卵和疫苗,從養殖環節來看,我們也有個計劃,未來計劃養殖大西洋鮭1-3萬噸的想法。”
Salmon Evolution董事總經理 Ingjarl Skarv?y
Salmon Evolution由三文魚養殖專業團隊于2017年建立,團隊擁有SalMar和Marine Harvest豐富經驗及記錄,該公司已被挪威當局授予17個陸基養殖許可證。
“我們可以在中國有很多跨境合作,我們有足夠的水資源,我們提高了我們的養魚標準可以達到這一目標。未來中國市場將會有很大的變化,我希望我們的經驗可以對中國的水產養殖業起到推動作用。”
Aker BioMarine中國總經理 Andreas Thorud
生物技術創新者和南極磷蝦捕撈公司,致力于改善人類健康,核心業務包括磷蝦產品的捕撈、生產、銷售,產品也應用于三文魚魚料中。
“我們正在辦理市場準入,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未來如何在中國進行可持續的養殖。”
總部位于丹麥,全球領先淡水及海水魚料供應商,并于中國青島建廠。聚焦于集約化程度相對較高的高檔水產料市場,以鱘魚、虹鱒魚、大西洋鮭等冷水魚料為主,以鲆鰈類和石斑魚類飼料為輔。
“針對沿海的養殖,沿海用機械投置,我們會從飼料的物理特性上做相應的調整。飼料還是有很大的空間,我們北歐的飼料不止愛樂一家,也不止三文魚和虹鱒魚,我們可以擴大到其他品種。”
AquaGen全球市場拓展總監 Christen Mordal
全球領先的育種公司,為全球海洋養殖業開發、生產和供應基因物質。AquaGen為全球大西鮭和虹鱒魚精卵領先供應商。其于2016年收購巴西的羅非魚育種公司,并計劃在中國開拓羅非魚魚卵業務。
“不久前,在俄羅斯、冰島、智利南部新增了三文魚養殖,但是世界各地對三文魚和鮭鱒魚的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我們來說我們需要轉移技術到其他品種,我們有相應的技術進行基因培養,中挪兩國的三文魚養殖不同。”
中國領先造船廠,也是最大的半潛式潛水鉆井平臺制商,為中集集團全資子公司。公司在深海領域擁有先進技術及豐富經驗。于今年9月份,籌備建立了中集藍海洋漁業,將專注于深水業領域,為養殖行業提供深遠海智能化抗風浪網箱。
“中國魚類品種特別多,冷水魚生長慢,挪威有大西洋暖流,我們海上設施有一些新的挑戰,我們也在探索海陸接力,我們在山東投入深海網箱,養殖本地品種,拿飼料來講,在投餌策略方面跟三文魚不一樣,要在水下投餌。”
挪威創新署生物工業發展總監 Sigridur Thormodsdottir
政府機構看重于漁業海產、環境石油天然氣、信息技術、保健和生物科技、創業和創新領域。幫助推動和發展挪威和其他的商務合作,在其他國家推廣挪威企業。
中國水產全產業鏈集團化企業,業務涵蓋種苗、飼料動保、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貿易與流通等全產業鏈。中國對蝦、羅非魚和金魚養殖、加工與貿易領域領先。近年來,不斷加快了對外投資和國際合作的步伐,提出未來35年內在海外再造一個恒興的宏偉戰略。
Bakkafrost全球市場總監 Simun P Jacobsen
丹麥法羅群島的主要三文魚生產商,是從飼料到成品的全產業鏈公司,出口全球多個國家, 2017年營業額46億挪威克朗(人民幣38億元) 。
挪威新鮮和冷凍三文魚和鱒魚經銷商,渠道覆蓋挪威和國際市場的零售食品店、餐館、餐飲商和其他海產品供應商,2016年銷售額為12億克朗(10億人民幣) 。
“我們一年有2萬噸的量,所以三文魚是我們的主要產品,我們肯定會對中國增加更多的出口。希望更多的客戶也能接受稍微小一點規格的三文魚,就比如5-6公斤這樣的規格。”
垂直整合的全球鮭魚和鱒魚生產和供應商,在挪威、智利、加拿大均有養殖場,2014年被日本三菱集團收購,每年生產約15萬噸三文魚,2017財年營業額99億挪威克朗(人民幣82億) 。
“這些年中國市場發展很快,也有很多的變化。我們公司一直生產高質量穩定的三文魚,可持續性供應是很重要的關鍵詞。”
復星植根中國,深耕健康、快樂、富足領域,通過科技引領、持續創新,智造C2M(客戶到智造端)幸福生態系統,為全球家庭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位列2018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榜單第416位。復星目前的重點之一是商業流通板塊。
“我們最主要是想做一些餐飲供應鏈和零售供應鏈,海鮮一直是中國人最主要的一個食材,從長期而言,我覺得在零售端,生鮮超市和社區團購會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
挪威海產局中國總監 Victoria Braathen
挪威海產局隸屬挪威貿易、工業和漁業部,職責是為挪威的海產業服務,在全球做市場營銷,推廣挪威海產品,是挪威海產品出口商的審批機構。
“挪威海產局很關注終端市場,獲得更多的了解,對中國來說,消費者現在更關注質量可持續發展、健康,所以這些確實是我們看到的趨勢,我們越來越多地重視它。”
大連瑞馳專注魚類產品的加工、貿易二十余年,實現國內商超、電商、餐飲等全渠道供應,營業額逐年增長。
“消費升級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很多的機遇。消費升級響應了國家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了整個產業的升級,產業升級催生了中國的新商業新零售新餐飲。”

(信息來源:中國水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