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有助于減少貧困,便于獲得食物,促進當地和國際貿易,改善資源的利用,并提供就業機會。此外,正如100名專家在馬德里舉行的挪威海產品委員會、挪威創新署和挪威大使館組織的可持續性問題國際會議上所指出的那樣,漁業和水產養殖對于海洋資源的保護及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超過100億,這需要糧食生產增加70%,必須采取更有效和可持續的做法來滿足全球需求。挪威海產品委員會主任Bjorn-Erik Stabell表示,接受社會、營養和環境可持續性的挑戰,需要將水產養殖作為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保持每年穩步增長。如今,全球漁業總產量每年超過1.8億噸,水產養殖占50%。水產養殖的發展有利于增加魚類供應,并在與饑荒的斗爭中發揮重要作用。水產養殖是一項高度專業化的活動,挪威等戰略性發展水產養殖的國家取得了重要進展。世界上主要水產養殖生產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接近5%,10個主要水產養殖生產國占了全球總產量的90%以上,最高達到9560萬噸。據估計,這項以海洋資源為基礎的經濟活動將在2030年產生近3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歐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產品市場,年消費量達到1220萬噸。西班牙海產品生產者協會(APROMAR)經理Javier Ojeda表示,西班牙是歐盟中水產養殖產量最大的國家,年產量近30萬噸,其次是英國和法國。虹鱒是西班牙水產養殖的主要品種。FAO預測,漁業的主要增長將來自水產養殖,到2030年將達到1.09億噸,到目前為止,年平均增長率為4%。同樣,漁業生產中的養殖品種百分比(現為47%)將在2020年首次超過野生物種,到2030年將增至54%。
挪威水產養殖業的工作重點是優化效率和生產力,保持養殖物種的健康,優化飼料和原材料,改善養殖場管理。使用新技術,如先進的機器人技術、“物聯網”(IOT)、傳感器互連和自動識別系統,不僅使漁業生產更安全、更準確、更可預測,而且能夠更可持續和更高效地利用資源。在此次“從海洋到餐盤”的國際研討會上,挪威介紹了“海洋牧場”等項目,這是Nordlaks公司在公海實施鮭魚養殖的一項開拓性倡議,可以使水產養殖業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挪威希望在2020年將“海洋牧場”成為現實,年生產1萬噸不含化學物質的鮭魚(200多萬條魚)。在挪威鮭魚養殖的可持續性方面,Leroy海產品集團三年來一直在生產富含健康脂肪酸的鮭魚,這要歸功于專門為此生產的富含Omega 3 DHA的微藻飼料,從而減少對海洋物種的依賴。同樣,為了確保捕撈物種的質量,保證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挪威有關部門正在開發捕撈用的精密掃描儀。(信息來源:中國遠洋漁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