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国产精品夜夜夜,国产色婷婷在线,欧美人交a欧美精品

媒體報道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媒體報道 > 正文

深海追蹤金槍魚——我海洋學家利用衛星標志技術探尋保護金槍魚之策

發布時間:2017-01-10

金槍魚體內植入衛星錨標

2014年6月,南海南沙海域,風和日麗。東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張衡,從囊網中放出一條他們用燈光罩網方式剛剛捕獲的黃鰭金槍魚。這條體長1米多、重達25公斤的大家伙在甲板上活蹦亂跳,它的背鰭和臀鰭呈現黃色,腹部是銀灰色。另一位科研人員吳祖立用一支60厘米長的專用注射器,對準了魚背鰭后的部位,熟練地把錨標刺進了魚體內約4厘米深的位置。接著,張衡在魚的傷口處涂抹了一層消炎藥膏,以防發炎。隨即,大家又合力將這只黃鰭金槍魚放歸大海。整個操作過程不超過兩分鐘。   

這是記者跟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進行金槍魚標志放流工作時看到的場景。   

此次實施的黃鰭金槍魚衛星標志實驗研究,屬于東海、南海水產研究所聯合承擔的“南海外海捕撈技術與新資源開發”項目,這是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13年至2017年,課題組將開展南海外海黃鰭金槍魚等大洋性漁業資源評估,掌握黃鰭金槍魚的生物學特性和漁場分布情況,并通過新型高效捕撈技術的示范與推廣應用,形成南海金槍魚類年產量超2000噸的大洋性漁業開發產業體系。   

接來下的3個月甚至1年,這條被標識的金槍魚將游行數千公里,它或許會穿越太平洋,或許又會從太平洋回到南海海域。無論它游到哪里,植入它體內的錨標都會通過衛星系統,將它的洄游路徑以及所測得的海洋環境參數等信息一一傳出。   

東海水產研究所遙感室主任樊偉說:“近些年,由于南海周邊一些國家對過幼、過小金槍魚的過度捕撈,特別是對藍鰭金槍魚的濫捕,造成在23種商業捕撈的金槍魚中,有9種金槍魚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十多年來,中、美等國的海洋與漁業研究機構運用衛星標志技術,開展金槍魚標志放流和洄游分布衛星示蹤試驗,有針對性地引導漁業捕撈作業,以防造成對過幼或瀕危金槍魚種群的誤捕。”無疑,在金槍魚的合理捕撈與保護方面,中國走在了世界前列。

探測金槍魚的洄游規律

為了摸清金槍魚的洄游規律,東海水產研究所在國內率先掌握了分離式衛星標志放流技術,2004年7月至9月首次在中西太平洋海域進行金槍魚標志放流試驗,初步掌握了放流的操作技術要領。之后的10年間,該研究所持續對標志方法進行改進,重新設計和優化了錨標和魚體連接裝置,發明了防止提前“脫標”和提高標志成功率的方法。改進后的標志成功率比以前提高了10%,標志時間提高了10倍,獲得了一項“一種魚類標志的錨標裝置”的國內實用新型專利。   

那么,何為“脫標”?衛星標志又是如何探測金槍魚的洄游規律的?   

張衡說:“在金槍魚體內植入錨標后,與錨標連接的衛星裝置是拖在魚體體外的。如果衛星探測到魚體在海底靜止6個小時以上,就會辨別認為魚體已經死亡。此時,衛星裝置就會自動脫離魚體,浮到海面,這就是所謂的‘脫標’。同時,過境的Argos衛星,將自動接收錨標裝置的所有信息數據,傳輸到地面站。我們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研究了解金槍魚的洄游路徑、生活習慣、種群空間、產卵繁殖等情況,并且推斷出其洄游路徑與海流的某種關聯。”   

2010年,東海水產研究所在中西太平洋對黃鰭金槍魚和大眼金槍魚進行標志放流實驗時發現,標志后的金槍魚容易死亡。而目標魚體的死亡時間是決定衛星記錄時間的重要因素。衛星記錄時間越長,越能更好地研究金槍魚的洄游規律。   

于是,項目組赴夏威夷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對分離式衛星標志的生產過程、結構構造、數據處理分析等進行考察學習。回國后,他們研究改進了魚體固定裝置的外形和連接方法,錨標由原來的4厘米長縮短為3.3厘米,重量也由2克減為0.85克。   

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的實驗,對于我國金槍魚衛星標志放流具有里程碑意義。其間,項目組與臺灣海洋大學合作,在臺灣島南部海域進行了29尾黃鰭金槍魚和2尾大眼金槍魚的標志放流。項目組運用新的標志裝置,有效降低了標志物的脫標概率,采用活誘餌魚手釣金槍魚的方法,有效提高了魚體標志后的成活率。其中,編號“33869”的金槍魚成功標志了90天,這是我國開展該項實驗以來的最長標志時間。   

張衡向記者展示了他們在實驗中測繪的一張金槍魚洄游路徑圖,即編號“33898”的黃鰭金槍魚的洄游路徑反演圖。張衡說,紅點是標志放流起始和結束位置,白線是洄游的直線路徑,黃色點線是標志上浮后隨潮流漂流的路徑。這條金槍魚于2012年2月3日從臺灣島東南部海域放流,于3月18日到達放流結束位置,共洄游了145海里。數據表明,這條金槍魚主要沿著臺灣島東部海域的黑潮流向洄游。此次實驗,掌握了黃鰭金槍魚的每日最大下潛深度和所處水層的水溫、每日的水層分布規律與活動時間,以及黃鰭金槍魚與溫躍層、海流、水溫等的密切關系,這些研究成果為更好地了解金槍魚的漁業生產和資源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基礎資料。

藍鰭金槍魚處于“極危”

美國作家保羅·格林伯格曾經傷感地說:“消亡,可能就是藍鰭金槍魚的必然宿命。”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也將藍鰭金槍魚列為“極危”級別,比大熊貓的“瀕危”級別還要高。有資料顯示,目前日本捕撈的藍鰭金槍魚中,小魚占到98.8%。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認為,若不改變現時的捕捉速度,藍鰭金槍魚必將滅絕。   

“惟一能夠拯救藍鰭金槍魚的方法是禁止捕獵幼魚,直到它的種群數量恢復正常。”張衡說,“我們可以通過衛星標志放流方法,密切關注金槍魚的育幼場所位置、生長速率及生長情況,從而指導漁業捕撈作業,以防誤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晃| 瓮安县| 左贡县| 从江县| 昭平县| 淄博市| 长岛县| 昭平县| 汝南县| 漳平市| 阿尔山市| 甘孜县| 白水县| 博白县| 平原县| 松滋市| 小金县| 长乐市| 永兴县| 林口县| 高邑县| 西充县| 山丹县| 肥东县| 洛川县| 马关县| 梓潼县| 龙山县| 郁南县| 柘荣县| 奈曼旗| 彩票| 沂源县| 贺州市| 通榆县| 西昌市| 平舆县| 五大连池市| 林甸县| 繁峙县| 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