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上海市海洋湖沼學會組織自然資源部東海局、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水產研究所、國家海洋局東海環境監測中心、華東師范大學相關領域專家,對我所和上海市水產研究所共同完成的“棘頭梅童魚種質資源與人工繁育關鍵技術”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評價委員會專家聽取了項目負責人宋煒研究員的項目匯報,仔細審查了工作報告、現場驗收報告、項目結題報告、科技查新報告、成果應用證明、相關知識產權證明等評價材料,經質詢答疑和研究討論,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項目成果總體達到同類研究的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棘頭梅童魚人工繁育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該項目圍繞棘頭梅童魚種質資源與人工繁育的各關鍵技術環節開展了系統深入地研究,探明了棘頭梅童魚生態特征,揭示了其種群遺傳結構和種質特性,攻克了人工繁育關鍵技術瓶頸,苗種培育成活率從原來的不足1%提高到75%。獲授權發明專利13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發表論文34篇,其中SCI論文9篇;制訂了農業行業標準《棘頭梅童魚》和《棘頭梅童魚親魚和苗種》;國內首次開展增殖放流苗種3萬尾;項目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上海、福建和浙江等省市,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棘頭梅童魚的產業化開發和資源增殖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研究室 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