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14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上海展覽中心召開。
我所章龍珍研究員主持的“海水雜食性魚類籃子魚馴養繁育及生態養殖技術與應用”榮獲2014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徐兆禮研究員主持的“全球變暖對東海浮游生物影響機制的研究”榮獲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張鳳英副研究員參與的“長江口海域赤潮機理和相關入侵藻類識別與風險評估技術研究”榮獲科技進步三等獎。
章龍珍研究員帶領項目組在國家“863”和科技支撐計劃等科研項目支持下,經歷十年,成功篩選出適合我國沿海進行單養和混養等多模式養殖的植物食性為主的雜食性籃子魚,攻克了人工馴養、人工繁育、生態養殖等環節的關鍵技術,取得多項創新性成果。項目發表論文31篇,授權專利26項,其中發明8項。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上海、海南、廣東、山東等8個省市。
徐兆禮研究員帶領其團隊,密切關注“全球氣候變化的海洋生態影響與響應”這一國際海洋學研究的前沿與熱點,基于東黃海長周期、大范圍海洋調查數據的綜合分析,在浮游生物與全球氣候變暖響應機制的研究理論和方法上實現了原始創新,為針對氣候變化制定適應性的海洋生態系統應對策略,保障近海生態安全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項目共發表專著2部,論文170篇,其中SCI收錄69篇。
(科研處 李子牛/王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