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中國科協決定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Maxwell科學+)等800個單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有效期至2025年。我所經中國水產學會推薦,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評審后,成功入選。
一直以來,我所高度重視科普工作,建立了公益性科普場館——上海海洋生物科普館,即魚類標本館,早在1952年由我國魚類學研究奠基人朱元鼎教授創辦。該館展區由珍品區、河口區、漁船漁具模型區等七個部分組成,主要展示了館藏標本中精選的模式標本、珍稀保護動物、漁具漁船模型等。2009至今,我館先后被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基地”等6個科普基地稱號。我所還成立了科普志愿者服務隊,擁有全國首席水產科學傳播專家和全國水產科學傳播專家各1名。
近年來,我所依托我所科研成果及眾多資源,緊緊圍繞海洋主題每年度積極開展多場生動活潑的科普活動,多種途徑宣傳科普知識,線上線下融合的科普方式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走進社區、走進校園,利用參觀、講座、實驗、圖書等各種科普形式,讓大眾了解海洋科學知識,感受海洋科學魅力,激發海洋科學興趣;同時打造了一批海洋文化研學實踐教育特色活動,有小螃蟹成長日記培育體驗記放流系列活動、“走進藍海201體驗海洋漁業科考”等品牌活動。
我所將以此為契機,立足自身科研優勢,將科普和科研相融合,不斷創新科普形式,增強科普功能,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為提高公眾科學素質,推動科普、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工作做出新貢獻。
(成果轉化處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