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解決當前水產品穩產保供面臨的突出問題,東海水產研究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農業農村部和水科院工作部署,一方面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積極主動創造條件、沉心謀劃,著力抓好各項科研工作,積極調整完善方案,充分發揮科研團隊、檢測中心、產業技術體系和科學實驗基地重要支撐作用,為保障漁業生產穩產、水產品市場供應以及捕撈生產管理做出貢獻。
一、積極創造條件,推進重點科研任務實施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典型漁業水域生境修復與生物資源養護技術”、“遠洋漁業資源友好型捕撈裝備與節能技術”等一批涉及漁業資源修復的重大項目組,積極協調相關單位,科學調整各項工作計劃,降低疫情對研究工作的影響,充分利用現有條件,開展前期技術攻關工作,為疫情結束后加快推進漁業資源的保護,推動漁業經濟發展奠定基礎。福建福鼎、江蘇贛榆、海南瓊海等科研試驗基地,針對承擔的銀鯧、籃子魚、海馬、金錢魚等人工繁育項目,多方采取措施保障飼料、藥品等物資供應,做好養殖水質與病害管理,推動苗種培育提供相關技術保障,為恢復生產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密切聯系企業,服務疫情期間生產
青蟹育種團隊,根據產業技術體系要求,編寫了《擬穴青蟹苗種繁育關鍵技術》等技術培訓資料,制定了疫情期間青蟹新品系室內越冬操作要點,與企業對接確保育種工作正常進行。河口漁業團隊,結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冷水性水產動物繁養殖和加工技術集成與示范”,針對井岡山地區鱘魚、大鯢等冷水性水產動物繁養殖與精深加工技術集成應用,組織專家利用電話、網絡等方式與合作企業保持密切聯系,指導開展應急管理,參與編制技術指導手冊。為企業的有序復產、穩定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牽頭水產品監測,保障“菜籃子”質量安全
東海所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作為全國例行監測的牽頭單位,在疫情防控期間,承擔了上海市、寧波市、福建省和重慶市等4省市的水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工作,中心及時制定了疫情期間本次水產品例行監測的實施細則和注意事項,并下發至各參加單位。自2月14日以來,以科學、負責的態度,在承擔單位中率先完成了上海市采樣工作,同時與寧波市、重慶市和福建省地區相關機構合作開展異地取樣,目前已順利完成了承擔的四省市抽檢工作,以及143個樣品28個參數的檢測工作,有力保障了水產品的質量安全。

四、加強聯動助力執法,保障違禁漁具評估與鑒定
上海市自2月16日12時起進入禁漁期,為做好違規漁具清理整治活動,漁具研究相關團隊與上海市各級漁政主管部門、執法大隊及公安部門等聯動,有序開展違禁漁具評估與鑒定。截至目前,已接受委托鑒定54份,完成鑒定并出具評估報告20余份。疫情期間,違禁漁具評估與鑒定工作的有序開展,為穩妥有序推進海洋捕撈生產,嚴厲打擊違法捕撈水生野生動物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我所將進一步落實黨中央、農業農村部會議精神和工作要求,加強科技技術服務,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做好各基地生產和試驗準備,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科研工作,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發力,為全年科研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及服務支撐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