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16日,由中國水產學會主辦,中國水產學會水產動物行為學專業委員會、三峽大學、《水產學報》編輯部和我所聯合承辦的中國水產學會水產動物行為學專業委員會2024年學術年會暨第七屆水生動物行為學學術研討會在宜昌召開。來自三峽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大學等3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余人參會。水科院副院長林祥明、學科與平臺處副處長羅建波,我所張東研究員(學委會主任委員)、科研處副處長江航等參加會議。
本次會議以“從宏觀走向微觀”為主題,共含50個學術報告,其中大會特邀報告5個,主題報告22個,研究生報告23個。學術報告內容覆蓋行為生理生態、行為發生發育、行為演化適應以及基于行為的魚道和養殖設施研發等多個交叉學科和領域。大會特邀中國海洋大學包振民院士做了題為“矛與盾,海參皂苷產生的分子基礎和進化悖論”的特邀報告,深入解析了皂苷在防御和細胞毒性這種福禍相依功能特性中的作用特點和機理;中國海洋大學董云偉教授分享了“海洋貝類高溫生理適應機制”的研究進展,探討了高溫下海洋貝類的生理遺傳適應機制和分布模型;華中農大李大鵬教授,水科院長江所陳大慶研究員,三峽大學石小濤教授分別作了題為“水產設施養殖模式下養殖空間的環境生物學效應”、“長江四大家魚繁殖洄游研究”和“魚類過壩理論方法”的特邀報告。我所林聽聽副研究員在會上作了題為“基于配偶質量的雌海馬繁殖投資策略研究”的主題報告。
中國水產學會水產動物行為學專業委員會是掛靠在我所的中國水產學會分支機構。本次年會報告涵括了從宏觀到微觀,從行為生理、發生發育到生態環境等領域最新的行為學研究成果,為參會學者在水產動物行為學領域的合作與創新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對推動我所乃至全國水生動物行為學科的發展,助力我國漁業科技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


(水生動物行為研究與應用創新團隊 林聽聽、李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