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開展2023年“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助力科技自立自強”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積極組織開展海洋文化之旅活動,于9月16-17日,邀請180余名《小主人報》的小記者來魚類標本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這次活動旨在讓小記者們領略海洋生物的魅力,用真實的見證激勵成長,用親歷的感悟開啟夢想,提升小記者們的海洋科技素養。
“為什么翻車魚沒有尾巴?河鲀魚有毒為什么可以吃?海馬是魚嗎?魚是睜著眼睛睡覺的嗎?”認真專業的小記者們,腦袋里總思考著千奇百怪的問題,對于未知迷人的海洋世界,更是充滿好奇。想要了解神秘的海洋世界,最好的辦法就是走近它,親身感受,親自尋找答案才最深刻!小記者們分為四個隊伍在科普講解員的帶領下依次參觀了魚類標本館。小記者們參觀了珍貴的白鰭豚骨架標本、華東地區最大的中華鱘標本,飛魚、翻車魚、金槍魚、海龜、海馬等有趣的海洋生物,以及南極區的企鵝、南極磷蝦等;在魚骨貝殼館,小朋友們走在玻璃地板上,揣著好奇和興奮的心情,觀看了地板下面存放的海星、形狀多異的螺類和貝殼。形態各異的海洋生物盡收眼底,隔著透明的玻璃,仿佛零距離!小記者們完全被海洋世界吸引著。科普講解員還介紹了海洋科技、海洋保護,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他們席地而坐,一邊專心聽講,一邊提問記錄,互動積極,現場氛圍十分熱烈。
研有所思,學有所悟,旅有所感,行有所獲。教育需要實踐,成長需要體驗,每一場實踐課都能帶來收獲與成長。希望通過這次海洋文化之旅,在孩子們心中播下建設海洋強國、共筑藍色夢想的種子,增強他們關心海洋、熱愛海洋、保護海洋的意識。


(成果轉化處 吳越、朱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