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14日,由中國水產學會主辦,依托我所的中國水產學會水產動物行為學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承辦的中國水產學會水產動物行為學專業委員會2023年學術年會暨第六屆水生動物行為學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來自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浙江海洋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中科院海洋所、水生所、南海所,水科院黃海所、東海所、長江所等4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60余師生參加了會議。中國水產學會水產動物行為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我所)張東研究員參會并致辭。
本次會議以“環境—行為—適應”為主題,學術報告內容覆蓋行為生理生態、行為發生發育、行為機理解析、行為演化適應、行為仿生利用、行為示蹤科技、行為響應模型構建、以及基于行為的魚道和養殖設施研發等多個交叉學科和領域。張東研究員和李思平助理研究員分別做題為“行為差異的生物學和統計學意義:顯著性檢驗、效應量和大數據”大會報告和“肌纖維多態性、應急生理以及肌肉轉錄決定大黃魚游泳行為的個體差異”主題報告。
此次會議受到了多方的高度關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沙忠利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強副所長、中國水產學會前理事長王清印研究員、中國水產學會學術交流處趙文武處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學科與平臺處羅建波副處長出席會議,對行為學科在漁業中的重要性,以及此次會議的規模數量、報告質量、新生力量和氛圍的活躍程度等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對學科和專業委員會的發展給予了建設性意見和展望。
中國水產學會水產動物行為學專業委員會是依托我所的中國水產學會分支機構,對推動我國水生動物行為學科的發展,以及助力我國漁業科技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

(水產養殖技術研究室 林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