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我所負責建設和具體運維的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201”在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正式下水,一同下水的還有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負責的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這標志著我國最大的兩艘海洋漁業綜合科考船主體建造完成,進入舾裝階段,不久就將以優良的船舶性能和強大的科考功能服務海洋漁業資源調查。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宋建朝出席活動,并為兩艘新船命名。
命名儀式上,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宋建朝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崔利鋒分別致辭。
宋建朝指出,建設現代化的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是貫徹落實中央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和加快海洋科技創新要求的重要舉措,對提升我國海洋漁業科學研究水平和支撐保障能力、促進我國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他還表示,兩艘調查船是我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國之重器”和“農業現代化標志性工程”之一,它們的建成使用,將標志著我國海洋漁業綜合調查能力躋身世界前列。
崔利鋒指出,兩船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將顯著提高我國海洋漁業科學調查裝備水平,提升我國海洋漁業科學技術研究能力,為我國乃至世界漁業的科學管理提供有力支撐,為實現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海洋強國戰略提供重要保障。
隨后,宋建朝正式為兩艘調查船命名為“藍海101”和 “藍海201”。在所長莊平砍斷纜繩的同時,新船滑開水面,在拖船幫助下緩緩離開船塢,駛向舾裝碼頭。
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建設是農業農村部迄今投資最多、噸位最大、設施最先進的科學調查船,調查船設計和建設遵循“先進實用、安全可靠、環保節能、國內領先”指導思想,利用多項技術和裝備確保了調查船設計技術水平的先進性。船體總長84.50米、型寬15米、滿載排水量3281.5噸、續航力達10000海里,配備有國際先進的科學調查系統,技術水平和調查能力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藍海201”的出塢下水是調查船項目建設中的重大節點,不久,東海區將有了千噸級以上專業的海洋漁業調查船,我們期待著她能促進我所相關學科的發展,提升遠洋與極地漁業資源開發、漁業資源保護及利用、捕撈與漁業工程等領域的研究能力,為提升我國拓展漁業深遠海研究領域,完善海洋漁業管理制度、科學利用海洋漁業資源、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中國工程院唐啟升院士,中國科學院曹文宣院士,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崔利鋒、副院長崔國輝、黨組成員紀檢組長于書洲,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黨委書記張鋒,科技教育司副司長汪學軍,發展規劃司副司長時以群,中國船級社副總裁李昌健,上海市農業委員會副主任王國忠、秘書長邵啟良,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姜清春等領導和嘉賓100余人出席下水活動。
(綜合辦公室 江航/郭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