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開展遠洋漁業資源利用現狀調查與評估,研究大洋性開發魚類等漁業資源的漁場形成機制、漁期、種群數量分布、資源變動規律與海洋環境特征;按不同洋區和不同捕撈品種,開發與捕撈對象行為相適應并符合國際公約的生態高效漁具漁法;研制具有適配特性的高性能漁具材料;研究主要漁獲物的船載加工技術、后端加工技術,研究開發各類漁獲物精加工產品與制品;開展以南極磷蝦為主的極地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研究。開展南極磷蝦資源與分布及漁場形成機制的研究;研發南極磷蝦高效生態捕撈漁具及低速可調擴張裝備、南極磷蝦拖網自動化捕撈裝備與助漁設備;構建南極磷蝦漁場信息應用服務系統;開展南極磷蝦蝦保鮮加工技術和裝備、產品制備技術與綜合利用研究。重點突破南極磷蝦專用漁具設備研發、漁場漁期預報、船載保鮮加工處理和裝備、南極磷蝦綜合利用等技術難點和關鍵,形成南極海洋磷蝦開發利用的產業鏈,拓展我國遠洋漁業的發展空間
主要研究方向:
遠洋漁場海漁況預速報技術
遠洋與極地漁業新資源、新漁場探捕
遠洋與極地漁業資源評估及漁場形成機制
遠洋與極地漁業漁具漁法
遠洋與極地漁業發展戰略研究
東海區漁業管理策略研究
南極磷蝦加工與綜合利用技術
拓展目標:
遠洋與極地漁業捕撈對象生物學研究
全球氣候變動對公海漁業資源影響的研究
大洋高度洄游魚類的洄游規律研究
漁業環境重大災害事件遙感監測預警
基于“3S”技術的水產養殖區劃與評估
我國最早開展遠洋與極地漁業科學研究的機構,范圍涉及全球主要遠洋作業區和捕撈對象,圍繞遠洋與極地漁業資源“資源評估、高效捕撈、 遙感信息、綜合利用“四大關鍵技術開展了深入、系統研究,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點,部分成果國際先進。
圖1.研究線路 亮點工作
動態評估了南極磷蝦、金槍魚、魷魚及秋刀魚等資源分布與環境特征,闡明了中心漁場范圍;并利用學科交叉優勢,開展高效捕撈、海上貯運、 蛋白提取和新資源利用等技術創新,奠定了我國遠洋漁業的國際地位。
構建了基于范例推理的西北推理的西北太平洋魷魚中心漁場預報系統和基于生產漁船的船載衛星遙感漁場環境監測業務化應用系統,在國內率先將 海洋遙感技術應用于遠洋漁場漁情速預報,推動了我國西北太平洋魷魚釣產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