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所組織有關專家對牽頭承擔的“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課題“鹽堿水質綜合改良調控技術研發與養殖模式構建”開展年度現場驗收。專家組赴課題試驗示范基地寧夏石嘴山、河北唐山、甘肅景泰、山東東營等地開展田間測產和池塘測產,驗收課題年度實施效果。
2020年課題組克服前期疫情的影響,通過實驗室研究結合野外實驗,初步建立了鹽堿水質宜漁性能判定技術和鹽堿水質pH復合調控技術,構建了鹽堿地稻田-溝渠-池塘綜合利用模式、棚塘接力養殖模式、多生態位養殖模式以及“雙效降堿”循環水養殖模式,并在河北唐山、山東東營、寧夏石嘴山和大武口、甘肅景泰、黑龍江大慶等地開展了實驗示范。經專家現場測產驗收,西北地區棚塘接力養殖模式凡納濱對蝦養殖增效明顯,畝效益可達1.3萬元,大口黑鱸養殖成活率可達90.5%,當年養成規格可達580.0g;鹽堿水漁業綜合利用模式在河北唐山、寧夏石嘴山以及甘肅景泰等地獲得了顯著的綜合效益,鹽堿地種植水稻、西紅柿、西蘭花等作物,其中水稻畝產可達774.3kg,洗鹽排堿水養殖凡納濱對蝦畝產可達250.0kg,綜合效益較傳統稻田種植提升124%,同時減少了洗鹽排堿水排放造成的次生污染。
本課題將進一步完善鹽堿水質綜合改良調控技術和綜合利用模式,逐步形成鹽堿水質改良調控新技術、鹽堿水養殖新工藝以及綜合利用新模式,實現經濟與生態效益雙贏,為鹽堿漁業產業發展提供技術和模式基礎。

(水產養殖技術研究室 么宗利/高鵬程)